第28届塑性、损伤、断裂国际学术大会于2024年1月3日-9日在巴拿马召开,会议颁发了Khan International Award(Khan国际奖)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Young Researcher Award(IJP青年学术奖)两个奖项。西南交大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张旭教授因在梯度结构材料、高熵合金和激光冲击强化材料的多尺度模拟相关领域的杰出贡献(multi-scale modeling of gradient nanostructured, high entropy or laser shock processed metals)获第19届IJP青年学术奖。
IJP是国际公认的塑性力学、机械工程和材料成形加工领域顶级学术期刊(最新影响因子:9.8)。IJP主要发表材料塑性行为、损伤及断裂等方面的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主题涵盖单晶和多晶金属、陶瓷、岩石和土壤、复合材料、纳米晶和微电子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铁电陶瓷、薄膜和聚合物等材料的塑性行为、失效和断裂,以及相关实验、计算或理论方面的重要进展。IJP青年学术奖颁发给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12年的年轻学者,重点考虑提名获奖者过去5年的论文发表和引用的客观数据以及评审委员会对学术贡献和影响力的主观评价,以表彰获奖者在金属塑性、损伤、断裂等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该奖项自2006年设立以来的获奖者包括Frederic Barlat, Young Huang, Jeong Whan Yoon, Peidong Wu, Mark Horstemeyer, Sean Agnew, Jeff Kysar, Irene Beyerlein, Myoung-Gyu Lee, Jian Wang, Dirk Mohr, Nathan Mara, Laurent Capolungo, Stephen R. Niezgoda, Marko Knezevic, Yanshan Lou, Waqas Muhammad, and Giacomo Po,均为金属塑性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张旭,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John P.A.Ioannidis教授团队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专业,先后在ERC、洪堡基金会、DFG、CSC支持下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访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JP、JMPS、Acta Materiali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现为中国力学学会微纳米工作组、塑性力学专业组组员,SCI期刊 Mater. Research Lett.(IF:8.3)青年编委,《应用力学学报》期刊青年编委;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 会议上担任共同执行主席1次、会场主持20余次、做邀请报告40余次。
张旭教授主要从事从事先进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形机理-力学性能”构效关系研究,构建了位错与界面交互作用的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框架,为复杂微结构/复杂加载条件下材料构型化设计提供了研究工具;发展了描述“微结构多尺度”和“变形多机制”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可定量预测梯度纳米结构材料和高熵合金“变形机理-微观结构-宏观性能”的构效关系;建立了内禀长度尺度与微结构的物理关联,发展了考虑微结构约束效应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全面揭示了非均匀微结构材料的“试样-微结构”双尺度效应。相关研究对揭示材料变形的物理机理,建立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指导先进材料基于微结构的设计和力性调控以及航空航天与轨道交通中关键材料服役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